
【 立春杂记 】

从他老人家那里搜罗了一些老照片,贴一张他军装的照片。这张我在大学寝室放了四年,如今继续供到网上来~
席间拉拉杂杂地聊了各种话题。外婆买了个新手机,居然和我的一模一样,自惭形秽之余,暗暗决心物色新欢……电视不知道什么时候调到央视新闻,是某主席访贫问苦的镜头。外公一边喝着泸州老窖,一边大声维护党国形象,我只得乖乖收声。我知道这和政治立场无关,纯属青春回忆。接着话题不知道如何转移到斗地主上,外婆说斗地主绝对是丑化地主形象,因为真正的地主都穿得和贫农一般,都存钱买地呢。呃,我比较相信她的说法,因为早年外婆家就是地主。
下午麻将之前,外婆看过妈妈的体检单说没什么大问题。就是妈妈爱素少荤,所以有些气血不足。于是前几日在我“全家滋补”的号召下爸爸买来羊腿,心惊肉跳地在春节上演大鱼大肉……妈妈用心地下各种香料制作温暖牌酱烧羊肉。刚出锅的时候香气四溢,热腾腾地入口,感动得顾不上流泪,吃完以后舌头幸福得昏迷,说不出半句话来,只好对着妈妈爸爸绝望地傻笑。上次只是觉得妈妈做得好吃,但这次却差点颠覆我“牛肉第一”的坚定信仰。看来冬天和羊肉有一腿。妈妈为了展示四十岁以后才陆续展现的厨房才华,本来预谋请阿姨来吃。爸爸说让人家特地过来吃顿羊肉多怪呀,大家都忙不是,等等等等……其实我猜是他自己想多吃点吧……原来羊群也有内部矛盾,爸爸和阿姨都属羊。
第二天从冰箱里取出,已然是一大盆褐色的冻土状物质,干脆就让微波炉返乡过年,吃硬邦邦的冻羊肉,顿悟到一腿两吃的境界。到今天尚未吃完,似还能再享用几顿。
发现啃读莎翁的Henry V、The Tempest、看书、看碟和玩Xbox,在我这里同等重要。其实还应该加上做春梦、发无聊短信、出去瞎晃、吃羊肉和网上购物。嗯,春天别来。
看的碟基本上都是老片子,拉帮结伙的有CSI、黑泽明全集和教父全集;其他就是拉拉杂杂的陈年旧账,在好几堆碟里翻找,凡是印象不深的生面孔一律拿来看一眼。看CSI那群人简直像一个崇拜细节的邪教组织。细节就是一切,上帝也比不上一个细节,没有细节就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。艾柯在《悠游小说林》中语妙道:“侦探小说和基督教问的都是同样一个问题:谁干的?”啊~~细节就是终极关怀啊~~
青春短暂,好在人类学会了千方百计地虚度光阴。死在细节上,值了。
知堂老人的书尤其喜读(依我看淡泊的“附逆”要比凶神恶煞的“族魂”顺眼……至少在作文上);民国文坛的历史八卦也七零八落地知道一些。买了几本论述他老人家的专题研究读本集中轰炸,计有《周作人的最后22年》、《周作人研究二十一讲》、《周作人评说八十年》三种(后面都跟着数字,嗯,数字化生存~)。老人家一生贫病,还受过牢狱之灾,倒也撑到了83岁高龄。《最后22年》其实一套丛书的一种,显然是早年《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》的余风再现。书写的还可以,只是错别字连篇,校勘质量太差,疑似盗版书商从良不久。《二十一讲》是中华书局出的,论述为主,条缕清晰,颇为精到。《评说》一书则是旧时的原文照钞,史料一类,当年几场有名的笔仗和后来的回忆都字字在案,死有对证。感谢文人相轻,让我们还能津津有味地咀嚼爷爷辈的酸文醋墨。谁叫当代文坛半死不活的,徒有僵尸叫床。
“犬牙交错,横行霸道。吞月无罪,咬人有理”——现在正用的MSN花名,立此存照。本命年,继续修炼。
立春好像就是前几天吧,反正天还是阴冷的很,不在被窝的时候,还是要开着空调。